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宫颈癌防治网![ 登录 ][ 注册 ]
专业版大众版

预防宫颈癌,早期筛查是关键

2018-11-05 16:14:00来源:清远日报点击:我要分享

引导语:  乳房和宫颈,是女性身体最柔弱的器官,独特的生理构造往往使她们成为癌症病魔肆虐的领地。近年来,宫颈癌已成为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二大

  乳房和宫颈,是女性身体最柔弱的器官,独特的生理构造往往使她们成为癌症病魔肆虐的领地。近年来,宫颈癌已成为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二大杀手。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约47万例发病,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万,演艺明星梅艳芳就因罹患宫颈癌而香消玉损。
 

 “虽说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但它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完全可防可治。”上周六,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罗喜平作客凤城讲堂•公众论坛,以多年的临床经验,向清远市民揭开宫颈癌的神秘面纱。

所有有过性生活的女性都有患宫颈癌的潜在危险
 

 “99%的宫颈癌病例都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导致的。”据罗喜平介绍,宫颈癌是一种与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疾病。所有有过性生活的女性,都有患宫颈癌的潜在危险,因为可能已经感染HPV。“以前宫颈癌一般高发于40-50岁的中年妇女,但近十年来,患者的年龄不断降低,我曾接诊过的最小患者是18岁。”
 

  在罗喜平看来,宫颈癌的年轻化,与当前一些年轻女性的生活方式改变,如过早性生活、性伴侣过多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生育过早、生育超过5个孩子、吸烟的妇女患子宫颈癌的危险性也较高。不过,感染HPV通常为一过性,多数可自然清除,平均时间为8个月。罗喜平指出,通常只有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才会发生CIN(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HPV感染后平均8-24个月发展为CIN,再平均8-12年发生宫颈癌。因此,如果阻断感染HPV,就能起到预防宫颈癌作用。”
 

 “宫颈癌早期大多无症状,与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罗喜平表示,如果遇上不寻常的阴道分泌物(白带多、恶臭、黄色、脓性等)、非生理周期时阴道出血、绝经后出血、性生活时出血或者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预防宫颈癌,定期筛查必不可少

   尽管不少人谈癌色变,但罗喜平认为,宫颈癌不可怕,完全可防可治。
 
 “预防宫颈癌,早期筛查是关键。”罗喜平表示,从感染病毒到演变成为宫颈癌,约有5-15年的时间。由于潜伏期长,在检测技术发达的今天,完全有机会去尽早发现和治疗它。“控制宫颈癌的主要途径是预防,宫颈癌的治愈率与发现时的病期早期有密切关系,I期宫颈癌治愈率可达90%,II期为60%左右,III期则只有30%左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据介绍,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可通过提倡晚婚,禁止早婚和性生活紊乱;实行计划生育、积极防治与宫颈癌发生有关的疾病,定期妇科检查等,初步排除宫颈癌发病诱因和高危因素。
 
  接种HPV疫苗,则是女性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但让人不免有些遗憾的是,宫颈癌疫苗至今在大陆还没有通过审批,去国外或是香港接种的年轻女性毕竟是少数,那大多数育龄妇女怎么办?
 

 “原则上讲,任何有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都应进行宫颈癌筛查(TCT和HPV)。但因为HPV有可能被人体自然清除,只有持续感染才是高危状态,因此在21—29岁,一般只要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除非细胞学筛查异常才要加查HPV。”据罗喜平介绍,目前,宫颈癌的筛查方法有3种,巴氏涂片、TCT和HPV。
 
  其中,巴氏涂片是传统的细胞学检查,费用低,一般在大规模体检中经常使用,但漏诊多。TCT是液基细胞学检查,拥有极高的检出率,费用较高。HPV分子诊断,适用于密切监测,费用比液基细胞学检查要高。
 
  罗喜平表示,宫颈癌筛查的最佳起始年龄,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25—30岁;经济欠发达地区,35—40岁。对于有多个性伴侣或经常有不洁性行为的高危妇女人群,筛查起始年龄应相应提前。
 
  对于65岁以上女性,假如过去20年的筛查中没有出现CIN2以上的病变,近10年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正常,或连续两次细胞学联合HPV筛查正常,而且最后一次筛查在最近5年内的,则可以停止筛查,放心过晚年了。
 

早期宫颈癌患者倾向于手术治疗
 
  在宫颈癌的治疗上,罗喜平表示,手术治疗可作为早期宫颈癌的根治性治疗,及晚期患者的手术分期、复发患者的姑息性治疗。放化治疗,适用于各期宫颈癌。“出于对年轻患者卵巢功能保护的目的,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倾向于手术治疗。”
 
  据介绍,宫颈癌前病变(CIN)的治疗方式有两种。一是破坏性治疗,如微波、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另一种是切除性治疗,如CIN1患者,病变自然消退可能性大(57%),仅1%可能进展成宫颈浸润癌,可选择保守观察,密切随访,定期妇科检查。CIN2、CIN3患者,一般推荐LEEP(宫颈锥切术)、CKC等手术治疗。
 

热点关注
 

1、宫颈糜烂会转化成宫颈癌吗?
 

 “几乎每年体检,医生都会和我说有宫颈糜烂。”当天论坛的互动环节,来自黄坑的陈女士向罗喜平咨询了一个成年女性普遍经历过的问题。“宫颈糜烂真的会转化成宫颈癌吗?”
 

  确实,宫颈糜烂在育龄期妇女中特别常见,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妇女因为被查出宫颈糜烂而惶惶不安,甚至认为会得宫颈癌,从而四处求医,甚至花费大量金钱进行治疗。
 

 “宫颈糜烂是细菌感染,宫颈癌属于病毒感染,两者不是同一概念。”据罗喜平介绍,宫颈糜烂的实质是生理状态影响下(雌激素)的柱状上皮移位;宫颈癌的致病元凶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嗜好鳞状上皮,与宫颈有无糜烂没有多大关系。导致患者听说宫颈糜烂会认为自己得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宫颈糜烂过程中受到致癌因素的刺激,移行到正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加上某些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的宫颈也可呈“糜烂”状外观。“实际上,有好多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宫颈并不糜烂,临床上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不少发生在宫颈光滑的患者。”
 

2、得了宫颈癌还能生育吗?
 
 “得了宫颈癌,一定要手术切除子宫吗?如果想生孩子,该怎么办?”罗女士忧心忡忡。
 

  宫颈癌传统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广泛切除子宫体和子宫颈,并切除双侧卵巢、输卵管,术后还要进行盆腔放射治疗或根治性放疗。罗喜平表示,由于宫颈癌呈现年轻化发病趋势,一些未婚、未育的姑娘也成为宫颈癌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案,对女性的生育能力及维持内分泌功能是个致命打击。”
 

  2007年,罗喜平曾接待一位清远籍姑娘,25岁,待嫁闺中,却意外发现患上宫颈癌,当听说治疗手术要切除子宫,姑娘的母亲犹如晴天霹雳,希望手术能保留子宫和生育能力。在评估患者属宫颈癌早期、没有淋巴转移等情况后,罗喜平决定实施保留生育能力的腹腔镜下宫颈癌广泛根治治疗手术。手术很成功,姑娘的生育能力得到完整保存。
 

  据介绍,腹腔镜淋巴切除术联合经阴道宫颈广泛切除术,适用于渴望生育的年轻患者,以及肿瘤小于2cm,临床分期为Ⅰa2—Ⅰb1期,阴道镜检查未发现子宫颈内口上方有肿瘤浸润,且未发现区域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
 

  对于宫颈癌患者何时可以怀孕,罗喜平表示,如果孕前筛查得了宫颈癌,应先积极治疗,痊愈1-2年后可怀孕。孕早期(8周前)发现的话,一般建议不要小孩,等治疗后再要。孕晚期发现的话,可先生完宝宝再治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到香港注射HPV疫苗对预防宫颈癌真的靠谱吗?
 

  作为目前全球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接种HPV疫苗是女性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首支宫颈癌疫苗于2006年在美国上市,如今它已惠及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
 

 “我和闺蜜准备下月去香港打HPV疫苗,打了它就真的不会再得宫颈癌吗?我28岁,现在打疫苗效果怎么样?打这些疫苗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就胡小姐提出的问题,罗喜平表示,目前HPV的预防疫苗主要有Cervarix和Gar-dasil疫苗,“这两种疫苗都需要在六个月内接种三次。”
 

  据介绍,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防止两种高危型HPV(16、18型)。其中,Gardasil适用于9-26岁女性,以预防由HPV16K18型引起的宫颈、外阴、阴道和肛门癌以及由HPV6、11型引起的生殖器疣。Cervarix适用于10~25岁女性,以预防HPV16、18型引起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哪些人可以接种宫颈癌疫苗?“只要是女性都可以打疫苗,性生活开始前女性接种疫苗获益最大。”罗喜平表示,宫颈癌疫苗的最优先对象是9-13岁女孩,小于15岁的女孩仅需接种2针,间隔不短于6个月。次优先对象是14-25岁青年女性,大于25岁的成年女性接种也可获益。
 

  据介绍,目前香港地区的宫颈癌疫苗约为1000元港币一针,打完3针需要花费3000到4000元左右。疫苗注射时间方式有两种选择,一种为第一个月一针、第二个月一针、第六个月一针;另一种是第一个月一针、第五个月一针、第六个月一针。“打疫苗之前一定要先由专业医护人员做子宫颈检查,如果已经感染病毒的女性不适合打。”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即使接种了预防疫苗,也要定期筛查。因为目前的宫颈癌疫苗,仅针对可以引起宫颈癌的人乳头瘤高危型病毒16型及18型。患宫颈癌女性中约70%左右是由人乳头瘤病毒16及18亚型感染引起,因此应用该疫苗可以预防大部分妇女免患宫颈癌,但仍有其他类型人乳头瘤高危型病毒可以引起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