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宫颈癌防治网![ 登录 ][ 注册 ]
专业版大众版

炎症性肠病和宫颈癌之间或存在双向关系?

2018-10-29 10:11:00来源:转自医脉通点击:我要分享

引导语:  近期,《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杂志4月刊上发表一项大型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克罗恩病

  近期,《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杂志4月刊上发表一项大型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克罗恩病女性患者有约53%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炎症性肠病女性患者提前数年发生宫颈瘤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医脉通整理如下:

  “我们发现炎症性肠病,特别是克罗恩病,和子宫颈肿瘤性病变之间存在双向联系。这一观察结果无法用筛查差异性来解释。”Christine Rungoe教授(哥本哈根国立血清研究所)和同事说道。“IBD患者应鼓励接受宫颈肿瘤的筛查程序,临床医生应该意识到,IBD患者中HPV相关的宫颈病变略有增加的风险。”

  IBD和宫颈肿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能好坏参半的结果。一些专家推测,潜在免疫学改变或IBD治疗中使用免疫抑制性药物可以阻止患者对HPV感染的清除,从而增加发生宫颈瘤的风险。为了探索这种可能性,Rungoe教授和同事在27408例新近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的女性,和1508334例不患有IBD的对照者中,将她们的宫颈不典型增生或宫颈癌发病率进行比较。他们从在1979~2011年生活于丹麦的400万女性中确定病例和对照。同时,还估算了IBD诊断前的宫颈瘤变可能性。

  研究人员报告称,与对照组相比,克罗恩病女性患者宫颈低级上皮内病变发病风险要高26%,高级病变发病风险要高28%,宫颈癌发病风险高53%(发病率比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1.26,1.07~1.48;1.28,1.13~1.45;和1.53,1.04~2.27)。与对照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女性患者发生宫颈不典型增生的风险也要高12%~15%(低级病变IRR,1.15;95%CI,1.00~1.32;高级病变IRR,1.12;95%CI,1.01~1.25),但发生宫颈癌的风险没有显著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诊断为IBD女性患者提前10年确诊为宫颈肿瘤几率“显着提高”。“这是一个新发现,可能会  提出一个尚未揭示的共患IBD和宫颈肿瘤的易感因素,而不是IBD或其在宫颈肿瘤的发展治疗的病因作用,”研究人员解释说。

  常见的IBD治疗,如硫唑嘌呤,美沙拉嗪,和皮质类固醇,并不影响宫颈病变的发生率,但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的克罗恩病女性患者发生高级上皮内宫颈病变要高85%。她们因大量使用处方激素避孕药,发生这些病变的风险也要增加2%。

  与对照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女性患者中宫颈癌筛查的频率略高,但是对照组和克罗恩病女性患者相似,研究者指出。

  这项研究的部分经费来源于独立研究的丹麦议会。研究者报告无相关财务披露。

  点评:IBD女性患者的癌症患病风险升高

  上皮内瘤变或宫颈发育不良在炎症性肠病(IBD)女性患者更频繁地发生的可能性几乎在10年前就被提出。按理说,有些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女性患者可能患宫颈病变的风险增加 ——毕竟,宫颈病变的主要来源是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许多IBD患者使用抑制免疫系统药物,并处于其他免疫抑制状态(例如,HIV感染后器官移植),已与宫颈不典型增生和癌症的较高发病率相关。然而,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是相互矛盾的。

  来自哥本哈根国立血清研究所的这些研究人员已使用丹麦全国医学信息系统,回答了很多关于IBD的各个方面流行病学的问题。研究人员确定超过18000例溃疡性结肠炎女性患者,8000多例克罗恩病女性患者,以及超过150万的两者均无的妇女,通过宫颈不典型增生病理注册表和宫颈癌癌症登记表“随访”她们。通过处方注册表进行基于用药的风险分层。本文的方法部分进行仔细审查表明,这项研究是精心设计并认真执行的。

  与对照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女性患者约有15%的可能性发展为宫颈发育不良,但发生癌症的风险没有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克罗恩病女性患者分别有约25%的可能性发展为宫颈发育不良,和超过50%的可能性发展为子宫颈癌。通过药物使用进行分层,虽然使用硫唑嘌呤或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的克罗恩病女性患者发生高级宫颈不典型增生的风险的趋势增加,但是患瘤的风险没有显著的差异。有趣的是,在IBD的诊断更早之前的女性的宫颈肿瘤的风险却升高。

  该研究证实,IBD女性患者中宫颈非典型增生和癌症的发病风险升高,并且该发病风险似乎比克罗恩病那些患者略高。IBD诊断更早前患瘤风险增加的发现表明,在最终诊断为IBD患者中可能存在一种相对免疫抑制状态。在某些方面,这是论文的最有趣的方面,它需要在这两个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链接:http://news.medlive.cn/gi/info-progress/show-76831_137.html